首页  培养过程及管理  日常教学管理  服务指南

研究生网上选课须知(2016年修订)

2016-07-07 来源: 访问次数:1940

一、基本要求

1、我校研究生实行网上选(退)课制度。网上选课分初选、补(退)选、冬(夏)季学期补(退)选三个阶段。初选安排于每学年暑(寒)假中段至第0周开放;补(退)选安排在秋(春)季学期第一周到秋(春)季学期第二周时间段内;冬(夏)季学期补(退)选安排在秋(春)季学期第九周开始,到冬(夏)季学期第二周截止。初选、补(退)选阶段可选(退)秋冬(春夏)二个学季的课程;冬(夏)季学期补(退)选阶段只能补(退)选冬(夏)季学期课程,不能补(退)选秋(春)季学期或秋冬(春夏)季学期连上课程。

2、研究生与具备选课资格的本科生(由本科生院认定)应根据《研究生网上选课须知》、《浙江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互通选课管理办法(试行)》(浙大本发﹝201111号·浙大研院﹝201121号)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选课。研究生培养处负责公共课选课,各学院(系)负责专业课选课。

3、网上初选课期间,选课不分先后,所有选课记录均为候选志愿,初选处理时系统将随机确定入选名单。初选期间,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政治课程均可递交二个选课志愿。

4、网上补(退)选课期间,具备选课资格的本科生可以开始选课。研究生英语、政治课程仅在春夏学期对本科生开放选课,秋冬学期不开放。网上补(退)选课期间,全校性公共课程无需研究生培养处统一处理,有容量的课程即选即中,没有容量的课程可先候补,等有人退出后按候补志愿先后依次选入;专业课和跨专业课的补选应先由学院(系)研究生科进行处理并确认,所有专业课和跨专业课的补选记录均为候选意向。

5、网上补(退)选课期间,研究生、具备选课资格的本科生可退选课程,退课直接在网上操作,研究生培养处、各学院(系)研究生科和任课教师不受理研究生课程退选。

6、冬(夏)季学期补(退)选阶段研究生、具备选课资格的本科生可在网上补(退)选冬(夏)季学期的选课(不包括秋冬、春夏季学期连续的课程),在此期间所有课程的选课无需研究生培养处和学院(系)研究生科进行处理并确认,有容量的课程即选即中,没有容量的课程可先候补,等有人退出后按候补志愿先后依次选入。

7、选课 [包括初选、补(退)选] 处理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课处理后在网上公布选课结果。研究生培养处将在选课处理结束后,对选课结果进行数据备份,研究生的最终选课结果以备份数据为准。网上选(退)课结束,正式确定选课名单。

二、网上选课流程

(一)关联培养方案

1、每位研究生均会关联一个与其个人信息中的专业相对应的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可以在“培养”——“方向选择”页面中查看。

2、若在该页面没有显示培养方案,则无法进行网上选课,请及时联系你所在的学院(系)研究生科尽快完善相应专业培养方案。

(二)选择研究方向

1、在培养方案中,可能会有多个不同的研究方向,请与你的导师讨论后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未来课程修读的指南。

2、选择好研究方向以后,请不要随意更改,一旦更改,后续已制定的个人学习计划将自动清除。

(三)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1、请在选择的研究方向中选择课程来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制定好的个人学习计划课程需要满足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要求和必修课要求。原则上,各学院(系)研究生科需在研究生新生入学后二个月内完成个人学习计划的审核工作(具体时间由各学院(系)确定)。

2、个人学习计划将作为毕业时课程学分审核的依据,是毕业时课程学分的最低要求,若未完成该计划内制定的课程修读,则无法顺利毕业,因此不建议在个人学习计划中添加与毕业要求无关的课程。

3、个人学习计划需经导师和学院(系)研究生科审核后才正式生效,在读期间通过审核并生效的个人学习计划原则上不再变动,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修改的,则需重新递交修改后的个人学习计划,经导师和学院(系)研究生科重新审核通过才生效。

4、因特殊原因(包括跨专业硕博连读生、英语或政治课程改革前已获得老课程学分的硕博连读生等),个人学习计划制定时如无法满足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课程要求,可先按实际课程修读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再办理个人学习计划特批流程。

(四)网上选课

1、在“我的课程”页面中,可以查看所有课程的修读进展情况,包括个人学习计划中的所有课程、个人学习计划外自行选择的课程。个人学习计划内课程的修读进展根据研究生已制定的个人学习计划、结合历史选课及当前学期的实际开课情况生成;个人学习计划外课程的修读进展反映直接通过“课程搜索”进行选课的课程修读情况。

2、若个人学习计划中的课程本学期不能进行网上选课操作,可能由于该课程未在本学期开设(部分课程在计划中标明在本学期开设,但可能因故停开,你可在网上“全校开课情况查询”栏查询或咨询开课学院(系)研究生科。),可以下次再选课;也可在导师或学院(系)研究生科指导下调整个人学习计划,改选其他课程。

3、如果你未能选上个人学习计划中的课程,你可以下次再选该门课程;也可在导师或学院(系)研究生科指导下调整个人学习计划,改选其他课程。

4、若培养方案中有编号为“0000999”名为“公共素质类课程至少1门”的课程,该门课程实际不开课,在将其纳入个人学习计划后通过“我的课程”进行网上选课时,该门课程的选课可通过右上角的“公共素质课”栏目选修其中一门替代,替代课程将列入个人学习计划外课程,课程性质为“公共素质课”。如果某门课程既是专业课程,又是公共素质类课程,学分审核时既可统计为专业课程,又可统计为公共素质类课程。

5、若希望选择个人学习计划外的课程进行修读,可通过“培养”——“我的课程”——“课程搜索”直接进行选课。

三、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选课

20162017学年秋冬季学期开始,决定对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教学进行局部调整(具体详见“浙江大学研究生外语教学有关规定(2016年修订)”。

1、教学安排及考试

0500006研究生英语水平测试不安排日常教学,以研究生自学为主,无需选课,只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参加考试即可。自学可利用研究生课程中心原“研究生英语”课程网络平台,该课程平台以提高研究生在英语听力、阅读、词汇、翻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为主。课程采用计算机考试方式,一年安排多次(具体以研究生院通知为准),研究生根据研究生院公布的考试时间网上报名选择考场。课程考试时间80分钟(其中听力20分钟,其余部分60分钟。),考试题型及分数分布如下:听力15分(听力选择9题,短文26题;1/题。),词汇30分(共20题,1.5/题。),阅读40分(4篇共20题,2/题。),完形填空15分(115题,1/题。)。

0500007研究生英语交流能力课程需网上选课、参加课堂教学及考试。该门课程由秋冬(春夏)季学期连上改为秋、冬、春、夏短学期课程,共安排32学时课堂教学,主要讲授英语实际运用策略,使研究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国际场合下表达、交流、礼仪等各方面的知识技能。考试时间为修课学期期末课堂时间,具体由任课老师安排。

在学期间仍未完全获得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学分的研究生,也可以不参加学校的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教学及考试,直接参加大学英语六级、托福、雅思等考试,达到学校规定的免修分数线,在以后的学期初网上申请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免修,并在规定时间内到研究生培养处现场确认免修,获得学分。

2、课程免修条件

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采用免修免考制,免修通过后不必参加免修课程的日常教学及考试。免修申请可同时选择0500006研究生英语水平测试、0500007研究生英语交流能力等二门课程,也可只申请免修其中一门。免修仅限于在免修申请前仍未取得学分的课程,对于已取得学分的课程不能申请免修。如历史上课程考试有不合格记录,该门课程仍可申请免修,但将打上“重修”标记。

研究生学位英语免修申请条件为在免修确认前二年内通过以下考试(满足一项):①大学英语六级及以上等级[大学英语六级免修分数线:总分480分及以上,其中听力成绩145分及以上。];②托福总分80分及以上;③雅思6分及以上;④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合格;通过0500006研究生英语水平测试或0500007研究生英语交流能力课程考试获得学分的(不包括通过免修获得学分的)硕士生,如二年内通过考试被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的,在博士阶段仍可申请相应课程免修。

符合免修申请条件的研究生需在网上选课期间(夏、冬季补退选期间除外)在选课系统中申请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免修、登记证书信息,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研究生培养处进行现场免修确认。

硕士生入学全国统考英语(英语一)成绩75分及以上[单考除外],系统将自动确认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免修并给予学分。

入学时未达到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免修申请条件的研究生,入学后也可以不参加学校的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教学及考试,直接参加大学英语六级、托福、雅思等考试,达到学校规定的免修分数线,在以后的学期初网上选课期间申请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免修,并在规定时间内到研究生培养处现场确认免修,获得学分。

 

四、其他事宜

1、关于重修

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或有“缺考”记录的课程,可在网上再次选修该门课程,在研究生成绩归档时将如实记录该门课程所有历史考试成绩,在毕业成绩单打印时只打印合格成绩记录,但该记录将打上“重修”烙印。

2、选课期间的变动信息会及时在网上发布,请关注研究生院主页最新通知。选课期间若遇管理系统繁忙等问题而无法登录,请稍后再试,或请遵从通知的统一安排。

3、选课期间,全校性的公共课选课事宜请咨询研究生培养处(联系电话:87951396),专业培养方案、个人学习计划制定及审核、专业课选课、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密码等事宜请咨询所在学院(系)研究生科。

 

 

                                                                                                                                    研究生培养处                                                                                                                                           20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