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与哈佛学子同上一堂VR考古课

日期:2018-09-25    访问次数:2633


北京时间的9月17日22时30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已经入夜,而西区教学楼的一间教室里的一堂通识课才刚刚开始。

这堂名为“吉萨金字塔:技术、考古与历史”(The Pyramids of Giza: Technology, Archaeology, History)的课程,有地球两端的浙江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学生通过在线网络同步上课。

穿越时空的一堂考古课

课程的中方负责教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志荣副教授介绍,课程中师生们将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前往”考古发掘现场。

到时候,学生们可通过头戴式VR交互设备,进入一个奇妙的课堂场景——中美学生共同穿越时空,相遇在尼罗河畔,沉浸在哈佛数字化重建的二十世纪初吉萨金字塔及其周围真实感的考古环境中。据介绍,地球两端的学生同时进入一个虚拟课堂,听哈佛教授讲埃及考古的研究成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创新对哈佛来说也是第一次。

目前选修这门哈佛大学引进课程的学生有20人,涵盖本硕博,除了考古学、文博等专业外,还有来自建筑学、计算机、管理学、旅游学、地质工程、遥感与地理信息等专业。李志荣介绍,为更好参与课程,选课要求选修者英语水平达到雅思6分或相同水平,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在浙大专业分布广泛。

“埃及考古课程,没有深厚的古埃及田野资料积累和长期深入研究是开不起来的。目前国内高校目前尚未见开设,浙大引进哈佛课程,可促进浙大推行的全文明素质教育。”李志荣说。

浙大信息技术中心教学支持部张宇燕老师和她的团队承担了本次哈佛课程的技术支持,据张宇燕介绍,接下来课程因为时差和VR技术的特点,将突破传统课程的时空概念,允许上课师生在各自方便的空间(家中、寝室)中加入哈佛大学的虚拟教室。

旅游管理专业博三的田焯玮说,与大洋彼岸哈佛大学学生实时上课,本身就很有趣。课程里Peter教授,不仅讲授金字塔中发现了什么,更讲到考古挖掘过程中需要的态度。这门课将用到VR头盔,非常给力,相信会带来新的课程视野和体验。

计算机专业的徐梓轩告诉记者,一般看来,我上这门课有很大的学科跨度,但事实上接受这样的学科交叉熏陶和,对我本人的计算机视觉研究很有裨益,课程学习也是我思考数字化与考古的过程。

VR考古课程,在哈佛也是首次

这门VR埃及考古课,聚焦距今4500年前建成的吉萨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墓葬等文物,并通过古埃及历史、艺术和考古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学形式包括讲座、学生演讲和虚拟考察,学生还将有机会为吉萨金字塔项目的3D建模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众所周知,VR课程在考古学课程中的应用需要严格学术标准的大量3D素材资源支持。哈佛大学在45年吉萨考古发掘、18年文物数字化实践以及多年3D考古学授课实践的基础上,整合各方力量打造的VR课程,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这次的VR考古课“吉萨金字塔:技术、考古与历史”是基于哈佛大学近半个世纪吉萨金字塔考古项目宏厚资料积累和近20年数字化整理研究的成果。

1902至1947年,该校和波士顿美术馆联合考古队在埃及开展了近半个世纪的考古工作。2000年波士顿美术馆启动了第一期吉萨项目,负责人为当时在波士顿美术馆任职的Peter Der Manuelian教授。10年后,项目组完成了吉萨考古资料的数字化与网络共享平台,共涵盖了十万余条照片、图片、日记、图书资料。

2010年Manuelian教授入职哈佛大学,这项工作又有了新的内涵。在建立了几乎整个吉萨遗址的三维模型后,Manuelian教授在哈佛环幕立体教室讲授了“吉萨金字塔:技术、考古与历史”这门课,并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选修课。基于大量吉萨遗址3D素材的课程,今年秋天首次升级成为VR教学课程。

浙江大学也将建设自己的VR课程

作为浙江大学实施世界顶尖大学战略合作计划的具体案例,如何让中美两地高校大学生同上一堂课,各方都做了很多的努力。浙江大学的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信息技术中心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有关课程论证、申报、技术测试的大量工作,确保了课程能够在9月17日顺利开讲。

“通过课程合作,推进两校在艺术与考古学科的伙伴关系,贵在学习哈佛大学在课程管理、教学、技术支持方面的先进经验。”作为两校课程积极合作的牵线人,正在哈佛大学近东语言与文化学院访问学习的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刁常宇表示,哈佛课程的引入,既是将浙大原文物数字化课程的视野从中国考古扩展到世界考古,又将为浙大创立自己的VR课程积累经验。

事实上,新引进的哈佛VR课程,其定位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志荣、刁常宇主持的浙江大学课程“3D数字技术在田野考古中的应用与方法论研究”非常相似。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处副处长王晓莹说,双方都在课程中讲授考古学基本知识与方法、讲授3D技术在考古领域的应用、关注交叉学科的方法论探讨与通识教育。各自的特色在于哈佛大学的课程集中于吉萨金字塔及周边墓葬遗址的考古研究,而浙江大学课程关注以石窟寺、古建筑为主的中国古代遗址数字化考古调查与研究。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曹锦炎表示,近年来研究院的文物数字化团队在壁画(石窟、寺观建筑壁画和墓葬壁画)、石窟寺和考古大遗址、大型木构建筑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文物数字化资源,为浙大建设自己的VR课程储备了充足的3D素材。

李志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轮与哈佛同步的VR考古课程的周期为三年,希望在合作中积累经验,能够尽快设计建立浙大原创的VR课程。”浙大研究生院已经通过专家论证,拟近期在紫金港西区建设面向VR教学的先进教学空间。“随着浙江大学基于文物数字化资源的VR课程建设的深入,我们希望能够把目前进行的最新的数字化考古调查案例通过同样的形式走进哈佛课堂。”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研究生教育综合楼7楼
联系电话:0571-87951349      邮箱:yjsy-zsb@zju.edu.cn
版权所有:2007-2010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    管理登录

旧版招生网入口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