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020-11-26 来源:研究生院(请勿增删数据) 访问次数:4763

11月26日,浙江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要求,谋划学校卓越研究生教育战略蓝图。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校长吴朝晖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严建华作研究生教育工作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邬小撑主持会议。校领导叶民、何莲珍、王立忠、周天华、吴健、傅强、黄先海出席会议。任少波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他强调,面向未来,要始终坚持把“德”放在首位,突出“德育”在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以德性养成引领有灵魂有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在即将启动的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大讨论上,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

任少波从气度、高度、深度、效度、温度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德育内涵。他指出,要涵育理想与胸怀格局,以理想主义激发动力,培养“心中有梦”的人,建立“四个自信”、知识探索的自信和未来人生的自信;以正确义利观培育格局,培养“眼中有光”的人,坚持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牢牢扭住远大目标,以义正利,修身成德;以人民胸怀塑造精神,培养“肩上有责”的人,进一步开阔家国情怀和世界胸怀。要强化使命与改革导向,在明晰改革发展要求中坚定责任使命,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开展结构调整,遵循创新规律实施迭代升级,遵循教育规律深化评价改革。要尊德性、道问学,坚持创新的导向、求是的品质、实践的途径,营造卓越学术环境,引导研究生在做学问、成为学者的过程中涵育品德。

任少波强调,要打造以德为先的师生共同体,在德性共同成长中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在对学生严管厚爱中强化导师育人职责,在涵育高尚师德中实现“成风化人”的追求,落实落细落小尊师爱生风尚。要在党建引领下营造集体关怀环境,将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作为坚强政治保证和重要组织优势,围绕学术发展、管理服务和安全稳定厚植集体关怀的良好德育生态,大力破“五唯”,重视科研伦理和学术诚信教育,着力解决研究生所思所想所忧所盼问题,加强风险防范,全面、系统、持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

吴朝晖指出,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不断开拓新局面、构筑新优势、展现新成就,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是坚持德才兼备,将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并重的要求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二是坚持卓越追求,坚定不移地将内涵发展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三是坚持学科育人,将学科体系的整体资源转化为研究生教育的独特优势;四是坚持科教协同,推动研究生在科研创新一线成为生力军;五是坚持产教融合,在服务社会需求中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六是坚持改革赋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破解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七是坚持开放发展,让研究生在国际合作中勇攀高峰;八是坚持党建引领,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体验中践行研究生的忠诚担当。

吴朝晖指出,要全面把握大变局下的教育变革,找准新时代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新方位。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支撑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支撑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支撑高质量社会发展;要遵循育人规律,从聚焦全链条育人、全面创新、学科育人功能发挥、开放发展、会聚改革红利的育人生态,严把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的育人过程,共同发力、良性循环的导学关系中系统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卓越性。

吴朝晖强调,要突破重点,在解决关键问题中构筑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新优势。提高推进研究生教育中造峰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的关键能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中把方向、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的重点任务,夯实研究生教育中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导师岗位管理、落实质量管控责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的工作基础。要认真高水平推进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升。全校要奋力打造更加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凝聚战略合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严建华总结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要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坚持党的领导、育人为本、创新引领、交叉汇聚、质量为先、开放多元,着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十大行动,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一流学科生态、全周期质量保障、全球竞争力提升,打造更智慧、更独特、更聚峰、更高效、更坚韧的世界一流的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

邬小撑表示,要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在追求一流的过程中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加快发展更多机会、更好品质、更佳体验、更强力量的研究生教育,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研究生教育品牌,努力开创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新局面。

会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叶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物理学系副系主任王凯、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祝水金、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陈丰秋、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程工分别围绕党建与思政教育、思政课建设、统筹招生贯通培养改革、导师队伍和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国际化人才培养等作了发言。医学院求是特聘教授胡海岚、能源工程学院博士生胡楠分别作为导师代表和研究生代表交流了心得体会。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叶松介绍了控制学院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基本情况,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发挥人生导师的思想引领作用,针对性培训导师思想引领的能力,考核评价导师思想引领的作用;二是构建和谐发展的导学关系,畅通学生申诉通道,妥善安置因导师问题影响学习科研的学生;三是完善延伸党建机制,研究生党建和业务要双促进,思政教育和业务提升并行,提高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围绕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基本要求、创新探索、建设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发言,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专题化教学、专家化配置、专业性探索为主要教学探索模式,提高政治站位,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教学衔接,继续打造精品专题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物理学系副系主任王凯围绕开展统筹招生硕博贯通培养试点进行了发言。物理学系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实施硕博贯通培养,畅通分流渠道,梳理优化互通课程,深化交叉学科融合,全面提高研究生资助水平,优化毕业出口标准,努力实现科学评价和质量把控的有机统一。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祝水金介绍了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在导师队伍建设、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工作。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从高标准引进人才、加强导师岗位培训、加强思政管理建设、建立名师指导团队、细化导师质量管理等方面入手,做到落实落细立德树人观念,明确导师组分工,优化导师引领机制,全方位强化队伍建设。在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方面,从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控制、创新国际化课程教学模式、开展论文质量监控等方面入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系统加强学位论文质量保障。

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陈丰秋围绕工程师学院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初心使命,提出了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三大愿景,一是培养模式建标准,立德树人,建立与培养模式改革相匹配的三全育人新模式,开放创新,围绕卡脖子关键技术实施工程卓越培养项目;二是工程教育创品牌,创建工程管理人才培养高端品牌,打造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改革的试验田、示范地;三是产教融合树典范,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地,为国家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程工围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做法、体会和展望四个方面作了发言,提出以“为全校师生提供外语及相关素质的服务,全校为外语学院学生提供专业能力培养”为工作理念,不断加强国际师资建设,建立多级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一体化学术平台,紧紧抓住服务教师和服务学生两个关键,努力探索国际化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国际教育本土化。

医学院求是特聘教授胡海岚作为导师代表进行了题为《我们是师生,也是合作者》的发言,以篮球教练建立顶尖队伍的例子,生动地诠释了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对建设导学关系、激发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她提出,作为研究生导师,既要精通学术专业,也要保持赤子之心,培养学生成为有正义感、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同时,要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学生与教授、学生与学生、教授与教授之间进行定期讨论,为学生做科研提供及时反馈;要注重团队合作,根据学生特长组织团队,通过合作将科研做到世界前沿,培养学生开放、合作、共赢的心胸与格局。

能源工程学院博士生胡楠作为研究生代表,分享了在求是园7年的学习经历,他感受到研究生阶段是将所学所知与学科发展融合、与社会需求结合,努力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生力量的关键时期。同时,胡楠结合浙江大学研究生会、博士生会调研结果为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学生的心声:一是希望导师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自主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希望搭建更有体系、更有支撑、更有成效的培养方案和成长平台,继续增设公共素质课,全方位培养研究生组织协调、沟通表达、文本展示等能力;三是希望就业规划指导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推动各类实践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提升研究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引导研究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

接下来学校将发挥部门、院系、师生主体力量,结合“十四五”规划和第五轮学科评估有关工作,面向2035谋篇布局,开展研究生教育大讨论,深刻剖析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痛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讨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的改革策略,前瞻谋划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凝聚全校合力,谋划一流发展,完善育人体系,共同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本次会议在紫金港校区设主会场,各学部、各学院(系)、各附属医院及有关教学单位设视频分会场。各学部、各学院(系)、各附属医院、有关教学单位、有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各一级学科、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负责人在主会场参会,全体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代表在分会场参会。